Page 72 - 2021年反腐败导刊第五期
P. 72
文化 浙江党史中的清廉故事 责编:陆海峰 邮箱:200541510@qq.com
郑九万:一位老支书的高山情怀
郑九万:(1951-2020),浙江永嘉人。1984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党支
部书记。郑九万心系百姓,无私奉献,做群众贴心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做致富引领人;甘于清贫,严以
律己,做廉洁清白人。永嘉县委授予郑九万县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2005年度浙
江农村十大新闻人物;温州市委授予郑九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村支部书记称号。
永嘉县山坑乡后九降村,是位于浙南括苍山区一个 的 500 元钱拿出来,再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每
海拔 800 多米的偏僻小山村,全村 51 户 230 人,2005 年 人集资50元,村里人出义工,很快全村人就喝上了自来
全村人均年收入 2000 多元人民币,不到浙江省农民收 水。
入平均数的一半。因自然条件差、交通闭塞,青壮年纷 “总为别人着想,他是大家的贴心人。”村民陈菊蕊
纷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孺。 忘不了,5 年前,老伴由于骨质增生急需筹钱做手术。
后九降村处于全乡的交通末端,到乡里沿途的几个 郑九万主动送来了 2180 元,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卖掉家
村之间一直修不起路。“要想富、先修路”,为挖掉“穷 中唯一的耕牛,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钱。
根”,郑九万很想给村里修条路。 村民刘继海忘不了,在台风“海棠”来临前,要不是
修路这件事,郑九万为之奋斗了大半辈子,也险些 郑九万一趟又一趟上门做工作,最后逼他们撤离,倒塌
让他付出生命代价。修路缺的还是钱。郑九万一方面 的墙可能要了他一家六口的性命,灾后第一个给他送来
动员村里自力更生,一方面又主动跑部门,争取上级支 生活费的又是郑九万。
持。2002 年初,终于等到了永嘉县通乡公路联网公路 郑九万对别人总是那样的慷慨大方,对自己却是那
开建的大好时机,他带头捐资。没有大型机械,没有专 样的节俭吝啬。每次下山到乡里开会,郑九万都舍不得
业技术人员,他们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四五米 上饭店,不管多晚都赶回家吃饭,实在不行就在路上买
宽的机耕路。为了把路修好,郑九万还专门把在外打工 两个麦饼充饥。
的两个儿子召回来,全家一齐上了工地。见村支书一家 郑九万的大儿子是春节前领的结婚证,除了门口贴
这样扑心扑肝,村民们都争先恐后干起来。其间,郑九 着的大红喜字外,连喜酒也没办,这几乎就是 5 年前小
万的腰椎间盘突出老毛病发作了,但他瞒着家人,贴着 儿子结婚的翻版。他说:“没钱,也没这个必要。”
膏药又上阵了。 郑九万的故事,感动了整个浙江——“他赢得了社
2003年冬,一条长约2.45公里,宽4.5米的通村机耕 会的尊重和关爱”。
路,终于修到了山下,这也是小山村有史以来最喜庆的 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批示中高度评价郑九万的
日子,而此时的郑九万却去了医院,腰病让他几乎寸步 事迹,指出:“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
难行。村委会主任刘建鹏心痛地说,为了这条路,郑支 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郑九万同志的先进事迹
书命都不要了。 正是这句话的生动写照。他以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赢
以前,村民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到几里外的山 得了老百姓对他的尊重和关爱,他是当前正在深入开展
坑里挑水喝。郑九万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从解决群众 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值得党员和群众学
喝水难做起。村里集体经济薄弱,郑九万就把家里仅有 习的好典型。”
70 反腐败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