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4 - 2021年反腐败导刊第八期
P. 74
文化 清风
十七房村全貌
走进百年十七房
文 宁波市镇海区纪委区监委 张瑾
“百年宁波帮,梦里十七房”,镇海郑氏十七房是宁波帮的 就在甬江经商。其兄郑谦为官期间,因公务必须支出的款项
发源地之一,从这里走出了晚清最大的全盛民信局创办人郑 不断增加,南平县公费支出出现巨额亏负,为此,郑谦被降职
景丰、“老凤祥”创始人郑熙、英雄墨水肇始者郑尊法等一批批 且还要承担全部亏空的偿还责任。为帮助补上亏负,不让百
商业巨子。 姓生活受到影响,郑伟烈数年焦劳拮据,晨夕竭力,将个人经
商脉不断的缘由全都凝练在“崇商尊儒、明礼诚信、乐善 商所得补齐南平县巨额亏空。兄弟二人恭谨真诚的为人态度
好施、慈孝睦邻”这十六字里。在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十七房 对十七房郑氏子孙产生了深刻影响。
村,这则家训一直记载于《澥浦郑氏宗谱》之中,一代代传承至 据光绪七年(1881)年所编纂的《郑氏总谱》记载,郑氏在
今。 宗约中开宗明义列出联族谊、睦四邻、尽己之能、广播善缘的
郑氏十七房以耕读起家,自明代中后期开始,习文求儒经 主张,并列出了年老孤寡、入学求学、赤贫遗孤等十一种应该
商之风盛极数代,至清代初期形成了家族式的商帮群体。十 救助的对象。并且,为鼓励善行义举,凡捐助者,无论多少,都
七房郑氏宗族系春秋时期郑国第一代国君郑桓公的嫡传后 在家谱中记录在册,如此延伸持续,使郑氏慈善之风绵绵不
裔,宋末元初郑氏始迁祖靖候公从余姚龙泉乡迁居于镇海澥 绝,世代得以延续。十七房郑氏尤其重视教育,族办私塾或小
浦,历经宋、元、明、清等朝,繁衍至今。 学,不但学费书费全免,也对外姓人开放,称得上是早期小范
郑氏宗谱记载,“十七房”的名称来源六世祖郑东沧。郑 围的“义务教育”。
东沧生性诚朴,持躬俭约,与人交往宽厚大度,在郑氏宗系中 郑氏十七房是宁波商帮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十七房人秉
排行正十七,所以子孙后裔称其“十七太公”。 承敢于冒险、克勤克俭的经营理念,艰苦创业、诚信经商,创立
郑氏的进士、举人以及巨商富族绝大多数出自郑东沧后 了老凤祥银楼、英雄墨水、全盛民信局等著名的民族品牌,涌
世子孙。与郑氏一族其他房派以及分居他处者相比,郑东沧 现了老凤祥银楼创始人郑熙、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数学家
一族成就最大、影响深远,因为提及澥浦郑氏,人们便以十七 林芳华等近现代名人。
房代称。 现存的“郑氏十七房”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
十三世郑谦,是十七房郑氏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进士, 筑,现有郑氏群宅住民 335 户,1024 人。如今十七房郑氏族人
官居福建归化县和南平县知县。为官期间,他持身清廉、尤重 仍然十分尊崇“祖训”。时至今日,每年冬至,十七房郑氏都会
情义,为打击当地盗寇,郑谦捐出自己大部分俸禄,带头募集 举行祭祖仪式,重温家训。好家风代代传,如今的十七房村走
资金,用于招募当地熟悉地形、有勇有谋的乡民,待时机将盗 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了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全
寇一网打尽,深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十三世郑伟烈是郑谦的四弟。郑伟烈很有才干,少年起
72 反腐败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