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2021年浙江共产党员杂志6-7月合刊
P. 87
共富
整治月带河水环境,准备让“绿水映月绕 “渐变”中的风景:艺术家团队对墙面进行 放后,游客和村民都觉得很好看,有一部
村郭”的美景再现眼前。这是大郑村美 了设计,结合大郑村红色文化,全新打造 分村民也开始跟着学习盆景种植,短短一
丽蝶变的一个缩影。 了“移天易地”的绘画墙;进村口的公园已 年多就掀起了学习制作盆景的热潮,目前
仓廪实而知礼节。村民的生活富足 经在火热施工中,为后续打造村民公共空 全村近三分之一农户都搞起了盆景。
了,如何提升村庄品位,从洁化、美化向 间做好基础;5A级党群服务中心、凉亭、 今年,大郑村积极邀请艺术团队、农
艺术化转变,推动农村更深层次变革? 竹园、故事墙、咖啡屋、美丽庭院……如 林专家和本地园艺专家指导农户种植、
在乡村振兴这个大课题上,大郑村 今,大郑村正在悄然改变,村干部和村民 栽培、修剪盆景,并利用村内闲置土地打
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路子——近年 的热情也都被“点燃”,大家纷纷加入此次 造盆景产业基地,把盆景作为强村富民
来,大郑村深度探索艺术振兴乡村的新 艺术改造提升之旅。 的重点产业来培育。
路径,积极建设美丽家园,不断发展绿色 党员童优群看到村干部为了村庄 班子更团结了、干群更和谐了、乡风
经济,促进艺术和产业相互融合,打造一 建设积极活跃在一线,主动把家里 2 间 更文明了、生活更多姿了……艺术振兴乡
个党建为引领、艺术为切入、产业为核心 空房拿出来给村里免费使用8年打造玉 村的过程不仅给村庄带来硬件的变化,也
的艺术振兴乡村大郑模式。 米咖啡屋,希望为村庄发展贡献自己的 更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村民共同参与
从去年6月开始,中国人民大学“艺 力量。党员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地将艺 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家竭尽所能为乡
乡建”团队“牵手”大郑村,在深度挖掘大 术振兴乡村从小庭院向大社会的美丽转 村振兴出力,让大郑变得越来越美。
郑文化资源后,决定将“悦目赏心、化古 变成果直观地呈现给村民,起到了良好 “我们这次将艺术振兴乡村和省级
开今”理念贯穿融入到大郑村的设计中, 的示范引领作用。看到来村里的游客越 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结合起来,希望借
借助艺术手段的改造和创新力,将大郑 来越多,村民葛证明说动了在杭州工作 着高校艺术家团队的力量,一起打造更
打造成一个非常具有当代艺术特点的村 的女儿回家创业,把自己位于村内主路 具艺术氛围和艺术特色的乡村文化,推
庄,为乡村发展赋予新的动能,激活乡村 边的3间老房子,通过旧房改造和艺术装 动大郑绿色产业发展,打造红色康乐家
振兴的“一池春水”。 扮打造成集休闲、展示、交流功能的兔吧 园。”前童镇组织委员杨振校告诉记者。
“艺术和乡村的融合,最大的困难就 茶舍。 目前,月带河水环境整治、休闲步
是村民对艺术理念的不理解。”大郑村 村庄变靓了,那么接下来,艺术如何 道、马鞍山拓展基地、年代广场、盆景基
第一书记蔡圣洁承担起了村民与艺术家 赋能村庄产业发展? 地等项目都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在大郑
之间‘粘合剂’的角色,负责团队和村民 去年在打造游客服务中心时,村民葛 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
之间的沟通,激活村民的参与积极性。 肖锋、张建华、葛学军等主动把自家的盆 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新画卷正在
慢慢地,村民惊喜地发现村庄内多处 景摆放到村内公共区域供游客观赏。摆 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
从柘坑戴村“梅开二度”发展绿色经济实现振兴,到花园社区40年“美美与共”实现共同富裕,再到大郑村用艺术推动农村深
层次变革,一路走来,记者看到,在改革开放40年浪潮中,宁海县村社铆足了劲儿用最基层、最创新、最坚实的力量一次次撞开通
向幸福之路的大门。
这其中,有领头雁群的红色引领、有勇立潮头的开拓精神、有兼济天下的包容情怀、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更有脚踏实地的
责任担当和艰苦耐劳的敢作敢为。这些美好词汇将一直在宁海大地上代代传承,在基层每一次变革、每一次突破和每一次转身
中,在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迸发出熠熠生辉的巨大光芒。
2021.6-7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