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9 - 2021年反腐败导刊第六期
P. 69

文化 浙江党史中的清廉故事
                                                             责编:陆海峰 邮箱:200541510@qq.com








                        冯雪峰:“投掷在黑夜里的火”


                        文 义乌市纪委市监委 汪芷伊

                               【人物简介】:冯雪峰(1903年—1976年),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文艺理论家、作家、
                            诗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左联"党团书记、中共中央东南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
                            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主要作品有《真实之歌》《雪峰寓言三百篇》《上饶集中
                            营》等。




                           神坛,是义乌市赤岸镇一个不到 200 人的小山村,                 常挨饿,人瘦得皮包骨头。而这时的冯雪峰是负有一
                        村子三面环山,一条小溪绕村而过,景色宜人。村子的                     定筹粮筹款任务的红九军团地方工作组组长,但他从
                        东南角有一座建于清宣统二年的四合院,一百多年前,                     未贪占一口粮食一分钱款。“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
                        冯雪峰在此出生、成长,并从这里走出去,然后走到北                     鞋”,是冯雪峰的一贯准则。
                        京、上海,走到延安,走上风风雨雨的革命征程……                          建国后,冯雪峰担任过诸如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1927年,正是发生“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等多个党内高级职务,但他从
                        笼罩全国的时候,冯雪峰满怀悲愤,毅然决然加入了中                     不讲究衣食住行,除因工作需要有时“西装革履”外,平
                        国共产党。之后,他参与创办了《萌芽》杂志,承担起中                    时他最爱穿的还是瞿秋白送他的那件半新半旧的青灰
                        共与鲁迅之间的纽带,担任过“左联”党团书记,为发展                    色长衫。每当脱下,总是小心翼翼地抚平、叠好。组织
                        左翼文化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不幸的是,在“皖南事                     上安排给他的小车也不坐。据文学家杜鹏程回忆,在
                        变”发生后,冯雪峰在义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到                     与他相识的半年时间里“几乎没有看见他坐过小车”。
                        了上饶集中营。                                          1950 年 10 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决定在上海
                          “......                                    成立鲁迅著作编刊社,任命冯雪峰为社长兼总编辑。
                           我心中有一团火,                                  冯雪峰有事去杭州,打电话给郭静堂(时任杭州市军事
                           我要投掷到黑夜去!                                 管制委员会工业部副部长),说他住在西湖饭店。郭静
                           让它在那里燃烧,                                  堂就和友人一道去看他,两人把高、中、低档的套间都
                           而它越燃越炽烈!                                  找遍了,也没找到。最后才在四楼一间又矮又小的,用
                           ......”                                   铁皮做屋顶的阁楼模样的小房里找到了他。
                           这首作于上饶集中营里的诗歌《火》正是冯雪峰先                        在担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首任社长期间,一年夏天,
                        生顽强不屈、愈挫愈勇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写照。被                      总务科按规定买了一台华生牌电扇送到他家。次日,
                        关押期间,集中营的恶劣环境导致他身体十分虚弱,但                     他便雇了一辆三轮车,把电扇退了回去。在选稿方面,
                        他始终坚持与敌人作斗争,并在狱中创作了《灵山歌》                     对“有来头”但质量不好的书稿,他一概拒绝;对优秀书
                        等著名的诗歌,化身一团投掷在黑夜里的火,照亮狱中                     稿,却给予热情肯定和大力扶持......诸如此类“自身硬”
                        战友们的斗争道路。                                    的例子比比皆是。
                           他不仅是一名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更是一名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如今距先生故去已有半个
                        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实干家。                                多世纪,但“雪峰精神”却像烙印一样留在了神坛村,并
                           1933年,冯雪峰奉调到中央苏区瑞金,不久就参加                  且历久弥新,吸引着一批批的游客前来瞻仰缅怀。
                        了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天险,死里求生,由于经

                                                                                                        2021.6 67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