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健全基层权力监督的奉化实践
P. 56

奉化·专家点评























                                                探索办学治校清廉生态的奉化实践


                                                                浙江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秘书长 张栋梁





                              宁波市奉化区深入推行“清廉奉化”基层权力监督指引工作,辖区教育系统以“清廉学校”建设为契机,深刻
                          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推动监督下沉、监督落地,使学校权力监督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切实以权力监督指
                          引促进基层学校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办学治校生态,对于新时代提升基
                          层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有很好的实践示范意义。


                          一、规范基层权力监督制约是“清廉学校”建设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当前,随着基层各级各类学校办学
                          规模和自主权的扩大与变化,办学治校的决策责任也随之加重,学校事务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处于调整过
                          渡状态,监督虚设、监督笼统、监督盲区等问题日益凸显。由于一些地方对基层学校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完
                          善,基层学校的腐败风险也随之加剧,导致办学治校过程中频频出现权力失衡、管理失控、监督失效、治理失误
                          等现象,因对学校权力监督制约不善而给事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负面事件时有发生。发生在基层教育领域
                          的腐败问题,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恶
                          劣、危害极大。因此在基层学校,亟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构建起“不敢腐”的办学治校铜墙铁壁。
                              近年来,奉化区从教育领域的小处入手杜绝权力滥用,督促各级各类学校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强化行使权
                          力的责任意识,在“五小一跑”权力运行清单制度的基础上,构建教育领域的基层权力监督指引,不断完善权力
                          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了基层“清廉学校”建设的有力抓手和生动实践。通过对当地较为有名的居敬小学
                          调研发现,基层小学在招生、分班、入队、评优等方面,在老百姓传统心目中都有着不小权力。居敬小学近年来
                          通过各种制度公开透明化、流程规范化,从源头压缩权力寻租空间,不断加强对权力监督与制约,探索形成了阳
                          光招生制度、班主任抽签分班制度、学生入队选拔制度等机制,不断推进学校的大事小情公开透明,实现了相关
                          投诉举报“清零式”下降,着力构建了学校权力运行的规范化监督制约体系,有效推进了“清廉学校”建设。居敬
                          小学的实践,也印证了奉化区教育领域规范基层权力监督制约,切中了“清廉学校”建设的题中之义,回应了社
                          会关切,成为基层学校构建大监督格局的重要内容和推进“清廉学校”建设的重要载体。





           54  反腐败导刊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